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張德勇
2024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43.85萬億元,同比增長5%,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5萬億元,達到25.45萬億元,同比增長7.1%,連續第8年保持增長。中國外貿既有“量”的合理增長,又有“質”的有效提升,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成績單”,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也為世界經濟穩定發展貢獻獨特的中國力量。
從“量”上看,貨物貿易進出口攀上新臺階。2024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比2020年增加了11.63萬億元,增量是“十三五”期間5年增量的1.5倍,單是去年增長2.1萬億元,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外貿總量,凸顯中國作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之穩固。
從“質”上看,進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2024年,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8.7%,占出口總值的比重達到59.4%,其中,高端裝備出口增長超過4成。進口產品中,機電產品進口增長7.3%,大宗商品進口增長5%,超大規模市場的吸引力進一步顯現。
一段時期以來,地緣沖突此起彼伏,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有增無減,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華“脫鉤斷鏈”,遏制中國經濟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外貿克服各種不利因素,憑借自身持續提升的競爭力和創新力,以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取得了斐然的成績。
全年外貿圓滿收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結果。
首先,促外貿政策力度持續加大。2024年以來,《關于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的意見》《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健康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等針對性政策文件密集出臺,推動外貿擴容提質。特別是自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有力有效推動了外貿穩定增長。
其次,中國出口產品競爭力不斷提高。作為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中國制造業,近些年持續推動結構優化升級,強化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提質增效,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向廣大貿易伙伴提供更多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和高性價比的產品,推動更多高科技產品加速出海,電動汽車、3D打印機、工業機器人出口分別實現了13.1%、32.8%、45.2%的增長,滿足了各國的差異性需求。
最后,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各國提供了更多機遇。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又是聞名于世的制造業大國,強勁的消費需求和生產能力,使得中國對各國企業而言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從而加入到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中,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共進共享。
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已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對聯合國統計分組中幾乎全部國家和地區都有進出口記錄,外貿“朋友圈”越來越大。中國產品“走出去”,國外產品“引進來”,實現中國與世界“雙向奔赴”,體現了產業鏈供應鏈的國際合作,有助于攜手各國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伙伴關系,助力經濟全球化通道暢通。
持續開放的中國是世界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外貿規模持續擴大,也促成了貿易伙伴的日益多元化,其中新興經濟體和欠發達經濟體的分量有所上升。通過深化經貿合作,實現利益共享、發展共進,不僅有助于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新機遇,推動各國自身經濟發展,更好地惠及各國人民,也有助于與各國一道共同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發展,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