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機器人跳舞吸引不少參觀者圍觀。
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迎來周末觀展高峰。本次展覽的主題為“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6月1日至7日向全社會免費開放。新華社記者陳曄華攝
新華社北京6月5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宓盈婷 王君寶)“高大上”的探月工程、“接地氣”的智能化植物工廠、跳“騎馬舞”的機器人、代表醫學領域頂尖水平的計算機手術輔助系統……在近日向公眾開放的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各項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悉數亮相。記者從中挑選八大科技“尖貨”,一一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天宮一號模擬體驗艙】
記者在天宮一號模擬體驗艙展區看到,許多觀眾聚集在此,躍躍欲試,都想體驗一次模擬飛船的著陸過程。該模擬體驗艙內部仿照天宮一號真實場景制作,艙內裝有自行車計量計、艙內航天服和電解質氧設備等實物,并配合液晶電視屏幕播放航天員太空生活和工作場景。“坐在虛擬現實體驗座椅上,真的感覺自己就像宇航員,眼前看到的一切都很逼真!”觀眾夏先生激動地說。
【未來智能駕駛艙】
在飛機未來智能駕駛艙的展示區,不少觀眾正在體驗模擬駕駛。據介紹,未來飛機的智能駕駛艙會采用超寬超大觸摸顯示屏,呈現駕駛艙的簡潔布局,同時以觸摸和語音控制作為主要控制方案,并集成增強型態勢感知技術,可以實現駕駛艙的智能控制。
【智能植物工廠】
小小的一間房間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植物盆栽,LED光不斷閃爍,這里就是智能植物工廠。智能化植物工廠技術率先突破了基于光配方的LED光源創制與光環境智能調控、營養品質調控以及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管控等關鍵技術,使我國成為國際上少數掌握植物工廠高技術的國家。“有了這項技術,以后植物不需要土壤也能生長,這不僅能夠突破耕地的限制,還能夠減少物流和環境的成本,從而推動整個種植業的發展。”科幻研究者李兆欣說。
【骨科手術機器人】
醫學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這款我國自主創新的骨科手術機器人是國際上唯一能夠開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節段(頸椎、胸椎、腰椎、骶椎)手術的骨科機器人系統。該系統在多模圖像配準、機器人控制、患者實時跟蹤和路徑自動補償等關鍵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通過骨科手術機器人開展手術,精確度達到0.8毫米,減少術中輻射70%以上,提高手術效率20%以上,并具有減少失血量和術中組織創傷等優勢。目前,該系統已在十多家醫院使用,累計手術超過2000例,相信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患者享受到這項先進技術所帶來的便利。
【膠囊胃鏡機器人】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觀眾紛紛駐足于幾顆小小的膠囊機器人面前。原來,這種“膠囊胃鏡機器人”,被醫學界譽為“21世紀胃疾病檢查和內鏡發展的革命性創新”。膠囊胃鏡不同于以往的插管胃鏡,只需喝一口水,吞下一粒普通膠囊大小的胃鏡機器人,這顆“有眼有腳”的小小機器人,就會在人體內“翻轉騰挪”,360度無死角地觀察胃部所有部位,不會給受檢者帶來不適感,只需15分鐘即可完成胃鏡檢查。看來,這個小小的機器人將為中國千千萬萬的胃病患者帶來福音。
【量子通信】
作為我國一項走在國際前沿的科學技術,量子通信主要保障信息傳遞的安全。該技術具有安全性和極端條件下的可靠性兩大特征。目前,該技術已應用于金融、政務、國防等重要領域,堪稱信息傳遞的忠誠“捍衛者”。
【北斗導航系統】
在重大專項和戰略高技術展區,一個造型炫目、體格龐大的物體格外引人注目,原來它就是北斗衛星網絡實體模型。作為國家重大信息基礎設施,北斗導航系統重點解決我軍民用戶定位、導航、授時和短報文通信問題。2012年,已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18年,將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服務;2020年,將服務全球,定位精度優于10米,測速精度優于0.2米/秒。
【智能無人駕駛汽車】
作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展品之一,汽車總能吸引大量觀眾的目光。在新能源汽車展區,一款第二代智能無人駕駛汽車正在接受觀眾的“打量”,別看這款車外觀普普通通,但它在第一代基礎上增添了點到點的行駛能力,具有城市工況下自動跟車、主動避撞、自動緊急剎車、車道保持等功能,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智能無人駕駛汽車將為未來的交通格局帶來巨大變化,今后人們的環保、出行成本都將有效降低。”李兆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