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西部云基地云計算產業園內,嘉賓在學習使用具有眼病篩查功能的醫學智能設備。 中國網記者 張若夢 攝
中國網訊(記者 張若夢)近日,記者在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的西部云基地云計算產業園參觀時了解到,中衛市于今年8月中下旬開始,在該市兩縣一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鄉鎮衛生院安裝了“互聯網+”理念的眼病篩查的醫學智能設備。惠民性設備由政府買單,這片“衛生云”覆蓋了全市所有人口。
在中衛市西部云基地云計算產業園區內,記者見到了這組設備:它僅由遙控器和顯示器組成。使用者站在篩查項目指定站立區域內,按照語音提示,按下遙控器上的選項按鈕進行自助篩查,也可以在護士的陪同下進行篩查,結果現場生成。簡單的操作方式和高效的結果生成讓不少嘉賓當即排隊為自己的眼睛“體檢”。
據中衛市衛生局高女士介紹,這款眼病篩查醫學智能設備填補了鄉鎮衛生院基層醫療機構眼科檢查的空白。半個月以來,已投入使用10臺設備接診人數達到4000余人。
高女士還向記者展示了兩張眼底視網膜圖片:一張是肉眼看到的視網膜圖片,一張是電腦對出血和滲出處精確標注的圖片。原來,這款眼病篩查醫學智能設備還可以為糖尿病患者進行眼底視網膜拍照,采集的眼底視網膜照片上傳到云端,儀器通過比照大數據,能分析判斷出是否有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
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達1.14億,50歲以上人群為糖尿病高發人群。眼科疾病篩查是寧夏針對50歲以上人群進行普惠式健康體檢的必檢項目之一。高女士表示,眼科疾病的篩查有利于發現早期糖尿病眼底病變,方便及早進行治療和干預。
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在醫療上是如何運用的?對此,記者采訪了該設備開發團隊負責人、北京同仁醫院的王先生。據介紹,該設備將現場收集到的數據,上傳云端數據庫,由后臺進行分析和篩查。結果生成后,不僅會將結果反饋給患者,還會將篩查數據傳輸到地方歸口部門(例如,鄉鎮衛生院會將數據傳到上級衛生院),接收到患者的測試數據后,上級醫院會對該患者進行確診和治療。
王先生表示,將“互聯網+”的理念運用到社會醫療衛生服務中十分重要。中國現在面臨人口多、患者人群龐大,醫療資源缺乏、尤其是醫生缺乏的問題。雖然互聯網醫療無法增加醫生數目,但可以模擬醫生的技術。眼病篩查的醫學智能設備建立了全國頂尖影像專家技術的模型,通過分析測試數據,可以模擬影像專家進行診斷。鄉鎮居民通過使用這些在基層醫療機構安裝設備,可以享受到大城市大醫院頂級眼科醫療服務,而不再受地域局限。
事實上,這片“衛生云”是中衛市政務民生信息化的內容之一,而現在中衛市鄉鎮眼科醫療則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務民生信息化的代表。
201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制定了《自治區政務民生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智慧寧夏一期2014年-2017年)》。按照“3+X”的總體架構,打造政務民生信息化的“寧夏模式”。在“建設全區統一的電子政務外網”、“建設全區統一的基礎信息共享庫”、“建設全區統一的電子政務公共云平臺”的平臺支撐下,建設政務、社保、民政、衛生、教育、旅游、商務和政法等“八朵云”應用。
在中衛市,“衛生云”的作用才剛剛開始顯露。據了解,這片“云”能為大家帶來的不僅僅是便利的眼病篩查,在未來,它將發揮更多高效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