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6月16日訊 (記者 李哲)2015年6月16日上午十時,教育部在京舉行2015年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新聞發布會。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主持此次發布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和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韓曉峰就大賽相關情況進行介紹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大賽要求參賽作品能夠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行業產業緊密結合,培育產生基于互聯網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以及推動互聯網與教育、醫療、社區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務創新。此次大賽的參賽項目包括四種類型,分別是:參賽項目主要包括四種類型:
一是“互聯網+”傳統產業,即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含一二三產業)領域應用的創新創業項目;
二是“互聯網+”新業態,即基于互聯網的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創新創業項目,優先鼓勵人工智能產業、智能汽車、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互聯網金融、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大規模個性定制等融合型新產品、新模式;
三是“互聯網+”公共服務,即互聯網與教育、醫療、社區等結合的創新創業項目;
四是“互聯網+”技術支撐平臺,即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創業項目。
大賽分報名、初賽復賽、總決賽三個階段,報名時間為6月8日至7月31日。最終遴選300個優秀團隊參加全國總決賽。全國總決賽時間定于10月中旬在吉林大學舉行。此次大賽共設立金獎30個,銀獎70個,銅獎200個,并在金獎團隊中設立冠、亞、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