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玉,今年快60了,21歲起,他就在位于雙浦的西湖養魚場工作,6年后又成為了周浦魚種場的場長。他說,這一輩子,除了養魚什么都沒有學會。 1993年,周金玉承包了魚種場,走到了改革開放的潮頭。小學都沒畢業的他,因為脾氣豪爽,被村里的同鄉叫做“毛林”,如今他制作的“毛林風魚干”已經快成為雙浦家喻戶曉的馳名品牌了。
西湖區,雙浦鎮。臘月時節,風有些刺骨,不過太陽倒是不錯。
西湖區的養魚場基本都坐落在雙浦鎮位于錢塘江上的小島上,要吃上杭州本塘的四大家魚,這里算是最正宗的一處了。
這些年來,魚塘從國有轉承包,從養魚到垂釣,依靠著雙浦這一江秀水,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漁民也漸漸過上了好日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大家也慢慢的開始明白了。
雙浦漁民的年,過的很簡單,從島上的魚塘回到鎮里,大家聚在一起吃個飯,桌上必定少不了魚干,老漁民說,他們的年味,從開始聞到風魚干的日子算起。攝影 王川 中國網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