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影像。 (保護區 供圖)
1月21日從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得到證實,四川省雅安市首次拍攝到了雪豹野外生存狀態的影像。
記者從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保護區定期處理安放在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的紅外相機數據時,在紅山頂海拔4096米處的一臺紅外相機數據中,發現兩次記錄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影像,時間分別為1月9日和11日凌晨。視頻中,一只身材矯健的雪豹從安放的紅外相機邊經過,在同一位置,還拍攝到狐貍、獾、巖羊、鼬等動物。這是保護區開展紅外相機監測以來,首次拍攝到雪豹實體。
雪豹是一種美麗而瀕危的貓科動物,棲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高山地區,活動區域是人跡罕至的高海拔裸巖和荒漠地帶,也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喜獨行夜行,行蹤飄忽不定,以捕食巖羊等偶蹄類動物為食,人們稱它為“高山幽靈”、“高山霸主”。
據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水溝管護站站長鄧江宇介紹,蜂桶寨保護區所在的寶興縣是“4·20”蘆山地震的重災區,在災后恢復重建中實施了“寶興縣雪豹保護”等極小種群保護項目。為此,針對高山大型動物雪豹等的活動范圍與特點,在海拔4000——4200米的高山上安裝了10臺紅外線相機,相機于去年10月9日安裝調試完畢,隨后開展遠程巡護工作,管護人員不定期巡山倒回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我國雪豹數量約為2000-2500只,人們一般極難發現其行蹤并拍攝影像。”鄧江宇說,雪豹是雅安市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之一,此前他們只是偶爾發現其足印。
據《寶興縣脊椎動物》記載,我國最早飼養展出雪豹的是北京動物園,其1956年冬首次展出的雪豹仔獸就是在寶興縣捕得。野生動物專家喬治·夏勒博士是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的20世紀3位最杰出的野生動物研究專家之一,因在四川研究大熊貓,成為1939年之后第一個接觸到野生熊貓的西方人。他曾遍尋四川、西藏、青海和新疆等地,卻因為“未見雪豹影”而惆悵不已。
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佐琳認為,此次拍到雪豹,為研究寶興縣雪豹的數量、分布及棲息地環境提供了重要資料,同時也將豐富人們對雪豹的認知,為更好保護雪豹提供科學依據與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