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式婚禮”上,新人“合巹而酳”?!?a target="_blank" title="">中國網圖片庫 邱海鷹 攝
“合巹”是“漢式婚禮”上的關鍵程序,過去人們也常把“合巹”作為結婚的代稱。《禮記·昏義》:“婦至,壻揖婦以人,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睆倪@段記載看,“合巹”在春秋時代就已經流行,具體方式是,將一個葫蘆剖為兩個瓢,用一根線系住兩個瓢的柄端,合起來依然是個完整的葫蘆,故名合巹。新郎新娘進入洞房后,各執此物的一半飲酒漱口,叫“合巹而酳”。隋唐以后,合巹儀式更趨復雜,有依舊用葫蘆瓢為盛酒器的,也有改用酒杯但仍以彩線連結的。行禮時,須新郎新娘互相傳飲,美稱“交杯酒”或“合歡酒”。飲完后,再把這對葫蘆瓢往地上一扔,如果是一爿朝天,一爿俯地,便稱“大吉”。
之后,新人攜手共入洞房,次日拜見父母,三月后告見家廟,自此新婦正式融入夫家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