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追記優秀黨員領導干部畢世祥:心廉身潔 真情為民

      發布時間: 2014-04-04 16:55:53  |  來源: 光明網  |  作者: 楊丹  |  責任編輯: 楊丹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2009年5月13日,巴塘縣莫多鄉發生森林火災。畢世祥(中)在一線指揮救火。

      編者按

      畢世祥,生于1960年,藏族,中共黨員,生前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去年12月16日,在基層調研途中因大雪道路結冰發生車禍,不幸殉職。畢世祥同志犧牲不久,光明日報即派記者赴甘孜采訪,撰寫長篇通訊《“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追記四川省甘孜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畢世祥》(2013年12月31日頭版),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之際,光明日報再次派記者深入畢世祥同志生前工作過的地方以及他的家鄉采訪,講述他扎根基層、勤政愛民的故事,向人們展示一位黨員領導干部的立體形象。

      詩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寫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3個多月了,仍然有很多藏族群眾為他轉經祈福,仍然有很多僧人為他誦經超度,仍然有很多干部祭奠他。

      畢世祥犧牲后,甘孜州委追授他“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四川省委追授他為“實踐黨的群眾路線優秀黨員領導干部”。

      藏族諺語說:緞子舊了花紋不退, 英雄死了名聲不減。

      他,依然活在甘孜各族人民的心中。

      “他視名節重于泰山”

      畢世祥的母親和妹妹畢玉生活在一起,住在甘孜州丹巴縣城一所單元樓里。一臺老式電視機,一些舊家具,干凈儉樸。80歲的老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腫瘤,每天下午去醫院治療。她得知記者要來,就推遲去醫院。她對記者說得最多的是組織的關懷,還告訴大家要好好保重。老人想得最多的是別人。

      節儉樸素,凡事為別人著想,這是畢家的傳統。父母對畢世祥從小要求嚴格,淳樸的家風對他清正廉潔品格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1982年,畢世祥從西南民族學院畢業參加工作,先后在甘孜州州直機關、學校和州、縣黨政領導崗位工作。無論在哪個職位,他都秉公用權、不謀私利。

      “他真的太無私了,我們哪家想求他謀一點私利,他絕對不會答應。”畢玉有時會埋怨哥哥。“把人都得罪了,將來退了休怎么辦?”畢世祥的妻子許惠明也偶爾“敲打”丈夫。但家人對他更多的是理解,“權力姓‘公’不姓‘畢’。”畢世祥的母親道出了一家人的心聲。

      在丹巴中學校長李亞明看來,畢家人太低調了。畢世祥的妹夫羅興川曾任丹巴中學校長助理。“羅興川與我共事一年,在一個辦公室辦公,幾乎無話不說,可他從來沒有向我提起過在州上當大官的大舅哥。”李亞明感慨地說。

      無情而有情,畢世祥把對家人的愛深深埋在心底。

      畢玉說:“哥哥對父母很孝順,只要有空回到丹巴,就帶老人出去散步。”

      畢世祥的兒子畢達大學畢業完全靠自己找工作。“我以前還是有點怪父親,現在才知道他對我的愛很深沉。”畢達說。

      幾十年來,畢世祥跟各級基層干部的關系都很好。很多縣上的干部到甘孜州州府康定出差,總想請請他。白玉縣委書記康光友告訴記者,一次,他到州上開會,想請畢世祥吃飯。得到的回答是:“一吃飯就得喝酒,既費時又費錢,還是我請你們吃工作餐吧。”“他既拒絕了吃請,又給對方留足了面子”,康光友和許多干部都有相同的感受。

      據說,很多高僧在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把自己的衣服、用具收拾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因為不知道自己第二天能不能醒來,即便不能醒來也沒有什么遺憾的了。

      人要活在當下,把今天的事情做好,才能避免患得患失——這是高僧的人生哲學。

      畢世祥深受藏族優秀文化熏陶,從中汲取智慧。與畢世祥共事多年的甘孜州群工局干部張建國對記者說:“他視名節重于泰山,沒有一心想升職的焦慮,有的只是做不完的工作。”

      藏族諺語說:生前心兒正直,死后骨頭干凈。

      畢世祥就是這樣的。

      “他是能跟群眾坐一條凳子的干部”

      畢世祥是典型的康巴漢子,1米8幾的個子,鐵骨柔腸。

          “畢部長比父母待我都好。”說起畢世祥,甘孜州白玉縣河坡鄉先鋒村村民洛努失聲痛哭。64歲的洛努是村上的“五保戶”,她本來被安排到縣上的敬老院供養,但她不愿離開鄉親去縣城。

      在甘孜州開展的“結對認親”活動中,先鋒村成為畢世祥的聯系點,洛努成了他結對幫扶的6戶“親戚”中的一戶。

      去年,畢世祥來看望洛努,發現她的房子破舊、人畜混居,而且在山上出入不便。“畢部長打算為洛努在山下修建一所簡易房,列入自己2014年為村民辦實事計劃。他還讓我算一下需要多少資金。”白玉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松吉尼瑪告訴記者,“沒想到,這竟成了他的遺囑。”

      白玉縣海拔3700米,從康定到這里要翻4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

      先鋒村和畢世祥另外一個聯系點沙馬鄉布格村在全州都是后進村,群眾生活水平低,基礎設施條件差。兩年多來,畢世祥不顧道路艱險,來過20多次,多方爭取資金100多萬元改善基礎設施,解決群眾實際困難230多件。在他的幫助下,兩個村鋪上了水泥路,用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改種了高產青稞新品種,貧窮落后面貌有了很大改變。

      珍措住在沙馬鄉政府旁邊,無兒無女,她和老伴身體不好,生活十分拮據。她清楚地記得,2012年3月12日上午,正坐在家門口曬太陽,來了一群人,其中一個高個子用藏語跟她打招呼。她并不知道這個人是州上來的“大官”。畢世祥看到她家房屋漏風,就叮囑鄉干部納入全鄉危房改造計劃。“家里沒什么像樣的東西,來了客人都會臉紅,從來沒想過畢部長這么大的領導會到我家里,和我拉家常,幫我修新房。”情到深處,老人雙手合十、口念真言,潸然淚下。臨走時,畢世祥掏出1000元錢對她說,這是我個人的一點心意。當珍措對他千恩萬謝時,畢世祥說:“我是共產黨的干部,要謝就謝共產黨。”

      2013年12月19日,畢世祥去世后第3天,人們把石渠縣中學九年級2班學生益西巴姆的來信放到他生前的辦公桌上。益西巴姆幼年喪父,媽媽出家為尼,由姑媽撫養。1個月前,甘孜州委舉行“心愿快車”活動,收集了上千名困難群眾的求助信息,做成“心愿卡”,其中有益西巴姆的一個心愿:“想要一件羽絨服和一雙36碼的鞋。”畢世祥也隨機抽了一張。兩個星期后,益西巴姆收到從千里之外寄來的禮物,還有“好好學習,回報社會”的囑咐。益西巴姆激動地給畢世祥回信說:“畢叔叔,您讓我知道這個社會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冷漠。”

      然而這封信,畢世祥再也看不到了。

      “他是能跟群眾坐一條凳子的干部”,這是老百姓對畢世祥的評價。

      “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

      在丹巴縣城西北邊,有一個名叫甲居的藏族村寨。

      這里海拔相對低些,春天來得早。山上云霧繚繞,山下小溪淺唱低吟。黃色的油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讓人仿佛置身江南。在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組織的“選美中國”活動中,甲居藏寨名列“中國最美六大鄉村古鎮”之首。

      這里是畢世祥任甘孜州旅游局局長、副州長期間傾力打造的藏族民俗旅游景點。

      “甲居三姐妹”是一家民俗家庭旅館的名稱。“大姐”桂花告訴記者,她們的旅館從2000年開始營業,如今已有400多平方米,120個床位,能同時接納100人就餐,每年收入六七十萬元。“他多次來到我們家,總是囑咐我們接待客人時要穿上民族服飾,讓游客感受藏族文化。”說起畢世祥,桂花十分動情。“賺了錢不要存在銀行里,要再投入,賺更多的錢。每次來,他都鼓勵我們把生意做大。”

      甲居村共有400多戶,其中100多戶搞起了旅游接待,收入少的也有二三十萬元。一村村委會主任唐秀英告訴記者:“過去,村里青壯年都出去打工,婦女和老人在家種地,只能解決溫飽,孩子和老人無人照顧。現在好了,大部分人都回來了,足不出戶就掙了錢。”

      群眾的需要就是他的目標,甘孜的發展就是他最迫切的愿望。

      1997年,甘孜的旅游業還處在起步階段。“要把‘皇帝的女兒’嫁出去”,畢世祥著急呀!

      甘孜州文聯常務副主席格絨追美當時任州旅游局辦公室主任。他告訴記者,為了開發甘孜的旅游,畢世祥走遍了州內的山山水水,沒有路,就騎馬,馬騎不了的時候,就拉著馬尾巴走。于是,他有了一個綽號——“馬背上的局長”。

      畢世祥在旅游局局長任上一干就是11年。這11年里,甘孜第一個對外營業的景區海螺溝開門迎客了,甘孜的旅游規劃體系形成了,稻城亞丁、木格措、美人谷、德格印經院等一大批景點漸漸聞名中外,國內旅游人數呈幾何級數增長,國際游客數量在四川省名列第二。“景區發展了,百姓富了,甘孜旅游的總規劃師卻走了。”格絨追美欷歔不已。

      1993年,四川省把進出口經營權下放甘孜、阿壩、涼山3州。時任甘孜州外貿局副局長的畢世祥開始謀劃把松茸這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菌類食品打入國際市場。“隔行如隔山”,畢世祥在大學學的是政史專業,從來沒有接觸過進出口貿易。他把業余時間全部用來學習。“當時我在后方負責調貨發貨,世祥在前方洽談業務。”時任外貿局干部的郎加回憶說,“第一筆訂單簽了,第一批松茸裝箱了,畢世祥的心才松下來。”松茸價格一度攀升到每公斤400元~500元,農牧民群眾的收入大幅度提高。

      畢世祥任甘孜州副州長期間分管“三農”,在他的領導下,全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糧食總產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逐年遞增。得榮縣地處干熱河谷,適合種植葡萄。在畢世祥的推動下,州、縣都對改善農業結構給予補貼。瓦卡村格絨拉姆說:“去年我家種了2.8畝葡萄,收入超過3.3萬元,原來種玉米、小麥只有1萬元。”

      甘孜有很多牧區。2008年10月,四川省開展“帳篷新生活”活動,給游牧民群眾設計、發放帳篷和生活用具,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什么樣的帳篷牧民才喜歡呢?畢世祥帶領甘孜州畜牧局的同志深入牧區,走家串戶,實地調研,設計樣本,為省里設計出功能齊全、實惠耐用的帳篷提供了重要參考。

      2009年藏歷新年,畢世祥隨同省領導到石渠縣發放新型帳篷,整個草原沸騰了。石渠縣尼呷鎮牧民格拉說:“這些設施完全符合我們的生活需求,我們都很喜歡。”一頂帳篷,加上折疊床、鋼爐、奶渣曬墊、馬夾凳、牛奶分離器、多功能組合桌、太陽能照明、多功能組合架、多功能提水袋等9件生活必需用具,令牧民稱贊不已。

      看到群眾滿意,畢世祥高興了。

      “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人們懷念畢世祥,也感受到黨的干部的從政信條。

      1   2   下一頁  


      跳轉到

       

      / 2
       
       
       

      熱點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大片内射1区2区| 波多野结衣导航|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国产精品无打码在线播放| 一级特黄录像播放| 毛片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91| а√最新版地址在线天堂| 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遮挡吃胸膜奶免费看| www视频在线观看天堂| 日韩AV高清在线看片|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观看片|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女同志videos| 80s国产成年女人毛片| 好男人www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狼群资源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男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视频精品|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 中国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波多野结衣1048系列电影|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免费软件| caoporn成人| 欧美黄色片网址| 国产午夜免费秋霞影院| tube8最近日本护士| 最近最新视频中文字幕4| 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30| 手机av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男女无遮挡边做边吃视频免费| 国产一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