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山文化馳名中外,龍山黑陶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距今有4000年多年的歷史。因1928年首次發現于山東章丘龍山鎮城子崖而命名,龍山黑陶其精品蛋殼薄陶“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表面光亮如漆,造型典雅,古樸大方、藝術精湛,堪稱東方藝術珍品、世界陶藝之一絕。
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民間手工制作大師、非遺傳承人張國慶,生于龍山文化發祥地—章丘市龍山街道辦龍山村,2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蛋殼陶的研究開發,不斷探索,成功恢復了傳統拉坯成型制作蛋殼陶的工藝。他的蛋殼陶杯最薄處0.5毫米,高達27厘米,突破了一般蛋殼陶25厘米高度的極限,令人嘆為觀止。不斷挖掘歷史遺產,仿制各種文物,惟妙惟肖,生動逼真。已研制開發出四大系列數百種黑陶工藝品,享譽國內外。
“從一團泥巴到成品,要經過選土、曬土、浸泡過濾、沉淀縮水、制泥、制坯、晾坯、修坯、壓光、刻花、干坯、燒制等復雜環節,這些都是手工活兒。” 作為龍山黑陶的張氏第十八傳人,張國慶介紹了黑陶的制坯過程。張國慶經歷了7次搬家,用盡了全部身家,籌資1000多萬舉債建造了黑陶藝術博物館。在國慶節之前開館,到是展品將達到1000多件。“我是濟南非遺文化傳承人,有責任把黑陶的歷史文化展現給后人,并把黑陶藝術傳承、發展下去,讓黑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不論多難我都要堅持下去,這也是我的夢想。”張國慶很有信心的說道。
在張國慶的帶動下,女兒、小兒子還有侄子在工作之余,也常來學習黑陶的制作工藝,作為黑陶的下一代的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