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治海在會上介紹了“張雜谷”,引起了周圍代表們的很大興趣,圖為九三學社中央專職副主席叢斌向趙志海了解雜交谷子相關情況。 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中國網3月11日北京訊(記者 董寧) 3月7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河北代表團接受了趙治海代表的研究成果——“張雜谷”谷穗,這些比平常谷穗個頭大三到四倍的谷穗引起了總理的興趣?!爱€產能達800公斤,不澆水,絕對的耐旱作物!”趙治海興奮地介紹到。
“總理問我有沒有加工產品,我說已經做成了米酒等多個下游產品,新產品還在開發??偫硐蛭冶硎玖俗YR……”3月10日,趙治海代表饒有興趣地向記者描述當時的場景。
趙治海說:“大家看到這個谷穗個頭大,谷粒飽滿,其實他最大的特別并不在外表,最關鍵他具有抗干旱、抗鹽堿的功效。大力發展雜交谷子,可以擴大鹽堿地糧食種植面積,增加旱薄地糧食產量,為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做貢獻?!?/p>
趙治海在建議中指出,近年來我國依靠政策、科技進步,糧食產量實現了十一連增,2014年總產量達到1.2142萬億斤,其中糧食主產區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同時在糧食主產區也消耗了大量的地下水,以及大量的化肥、農藥、農膜等投入,不但加大了糧食生產成本,也帶來了很大的生態安全問題,尤其是水資源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國糧食生產面臨難以回避的多重挑戰,主要包括:水資源匱乏;農村勞動力短缺;土壤污染;主糧區生產壓力大,單產提高潛力有限;糧食種植面積擴大有限;農業生產模式滯后等。在我國農業進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走提質增效“綠色增長”方式變得更為重要和緊迫。注重農業科學技術進步,使產業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實現糧食的“綠色增長”,農業結構的調整是必由之路。
而河北省張家口市培育成功的雜交谷子具有高產、優質、抗旱、抗鹽堿、節水、耐瘠、省工等突出優勢,最高畝產達到810公斤。在我國廣大的干旱地區以及鹽堿地地帶,“張雜谷”大有可為,一方面節約了國家水資源,種植不需要花費,既可以增加國家糧食儲備,也可以轉化為優質的飼料。
所以趙治海建議:
第一、在長城沿線旱薄地發展雜交谷子1億畝,黑龍港流域與新疆等地發展1億畝,恢復谷子的主要作物地位。
第二、將種植雜交谷子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統籌考慮。在降水400mm以下地區,如果雜交谷子畝產超過800斤,可參照渤海糧倉項目,每畝補貼農民500元。
第三、將谷子列入國家儲備計劃,同時鼓勵民間儲備。
第四、成立國家雜交谷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保持雜交谷子研究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
第五、鼓勵雜交谷子走出去,開展科技、經濟合作。
采訪末尾,記者問趙治海,作為農科院的總農藝師,您認為研究基因和推廣哪個更重要?趙治?;卮鸬溃骸拔液煤醚芯炕颍瑢ξ覀€人發展和提高知名度有利,但是我出來推廣高耐旱的雜交谷子,對國家有利。什么時候雜交谷子種到兩億畝,那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