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柳河中逆流而上的裸鯉。圖片作者:赤兔/CFP
湟魚學名青海湖裸鯉,是青海湖的獨有物種,2004年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目前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青海湖是內陸半咸水湖泊,是湟魚生活的樂園,但不是湟魚的出生地。
每年成群的小湟魚在淡水中出生,出生后結伴游到青海湖,成年后再溯河洄游重返出生地,完成生命的接力。這是因為青海湖的高鹽度和高堿度,對于湟魚的性腺發育和成熟是致命的。為了繁衍后代,待產卵的湟魚只有逆流而上,選擇合適的入湖河流作為它們的產卵地。
人工通道助湟魚洄游
每年6月至8月湟魚洄游產卵期,生活在青海湖的成千上萬的親魚,爭先恐后地溯河洄游重返故鄉,生殖后代。早些年,因為攔河筑壩,大量湟魚在產卵河道被擱淺。
湟魚死于產卵路上,除了自然原因,在泉吉河、沙柳河等幾條河流,都筑有為環湖農場和農牧民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水壩,這種筑壩截流的取水方式,導致大量洄游產卵的湟魚無法抵達產卵場。
2008年至2009年,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與臺灣“清華大學生命工程學院”合作,對產卵湟魚到底能克服多大的流速、跳躍高度做了精密的研究和實踐之后,研發出用金屬制作的人工過魚通道。
讓人欣喜的是,在水壩放置金屬過魚通道的第一年,準備去產卵的湟魚順利通過通道,進入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廣闊的產卵場。經過兩年的運行,當地政府將人工過魚通道,改造成為全國唯一的“開放式階梯型”的人工過魚通道,取得了魚農雙贏的良好效果。
洄游的湟魚遭遇斷流
相關部門監測發現,由于近年來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黑馬河、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等河流的水流量逐年減少,加之環湖區域引水渠截水量逐年增加的趨勢,致使河道淤積嚴重、河床抬高,形成眾多分岔、阻水丘,這讓溯河而上產卵的湟魚受到嚴重威脅。
湟魚洄游的重要河道——泉吉河每年都會發生湟魚擱淺事件。好在近些年,每次擱淺的魚大多都活著,漁政人員和附近群眾合力施救,將這些命在旦夕的小生命用手扶拖拉機、盆端的方式放置到有水的地點。
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等湟魚洄游產卵河流的所在地政府為治理湟魚洄游擱淺問題整治河道,將流向沙柳河的小支流匯集到一條河道里,將河道變寬,以保證湟魚順利洄游產卵。
剛察縣政府也給縣漁政管理人員保護湟魚的特權,每到湟魚產卵洄游的日子,漁政管理人員可以將附近的青海湖牧場、三角城種羊場以及周邊農牧民的灌溉用水調集到沙柳河中,保護湟魚順利洄游產卵。
為了更有效地保護湟魚在主要產卵河道的安全,根據《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今后幾年內,青海省將整治布哈河、沙柳河、甘子河等6條入湖河流的河道200千米,拆除石乃亥電站水壩1座。通過這些措施,保障湟魚洄游產卵,減少水資源消耗,增加入河水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