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的張金泰發明了自己的節水“妙招”,他利用廢舊材料設計出簡易的“家用中水過濾器”,可以將洗衣、洗菜時的生活廢水“變廢為寶”,過濾后用來澆花、拖地、擦玻璃,使水資源合理循環利用。 中國網圖片庫 澎湃/攝
77歲的天津市民張金泰可以算得上是一位低碳“潮人”,他發明了自己的節水“妙招”:他設計的“家用中水過濾器”,可以將洗衣、洗菜時的生活廢水“變廢為寶”,過濾后用來澆花、拖地、擦玻璃,使水資源合理循環利用。
在張大爺家中,擺放著他自制的“家用中水過濾器”,整臺過濾器直徑300毫米,高400毫米,從外觀來看,只是一個普通的純凈水塑料桶放置在鐵架子上,但在塑料桶里面卻“別有洞天”,白碎石、焦炭、煤焦、木炭、海綿、過濾布、金屬絲網等過濾材料逐層擺放,頂部和底部分別有兩塊濾板,一塊用于托住過濾材料,另一塊可將大塊雜質篩除。
說起“家用中水過濾器”的設計與制作,張金泰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最初,光是畫圖這個環節,他就用了一個星期,在選材上,過濾所需的層層填料,每一種都需要經過一次次反復試驗。最初試驗成功的中水過濾器用白鉛鐵作為容器,后來考慮到成本問題,改用桶裝飲用水的大塑料桶當容器。從畫圖、選材、到裝填、試驗,張金泰經常不知不覺就忙到深夜,經過艱辛刻苦的反復試驗,“家用中水過濾器”終于設計成功。
小小的“家用中水過濾器”成本很低,整臺中水過濾器成本只需十幾元,便于在社區居民家中推廣,盡管制作簡單,卻實用方便。張金泰找出一盆廢水演示起來,只見水中布滿油污,還漂浮著幾片菜葉子。他將廢水緩緩導入“中水過濾器”,上端的篩板將菜葉篩除,油污經過層層過濾材料被吸附干凈,經過濾的水從桶口緩緩流出,清澈透明。
自打設計出了這個環保小發明,張金泰開始在社區里宣傳推廣,普及低碳環保生活方式,通過小小的中水過濾器,家里的生活廢水不浪費了,節約了水資源不說,也省下了水費。張金泰拒絕為自己的小發明申請專利,他說自己設計中水過濾器,就是為了在市民家中普及,希望每個市民都能在家中使用這個小發明,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節水的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