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9日訊 3月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介紹,根據最新統計結果,2024年中國居民的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9歲,比2023年提高了0.4歲,2024年的人均預期壽命比2019年提高了1.7歲。
雷海潮表示,通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國醫療衛生服務不斷得到優化和加強,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青少年身體發育的有關指標在不斷改善,中國居民的健康素養也在持續提升。在統計的53個中高收入國家中,中國居民的預期壽命排在第四位。在G20國家,中國排在第十位。即使與高收入國家相比,中國也超出了21個高收入國家的預期壽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國31個省區市人均健康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縮小,說明健康公平性也在得到改善。”雷海潮說,“北京、天津、上海三個直轄市和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海南等八個省份的人均預期壽命超過了80歲。未來,中國居民預期壽命提高的潛力仍然是明顯的,是可望可期的。”
雷海潮指出,中國也面臨著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雙重挑戰,衛生健康工作需要持續加強。當前,危害中國老百姓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來自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致病因素許多都與生活行為方式、飲食和體育鍛煉密切相關。在生活條件改善的同時,部分居民也出現了攝入能量高、運動相對缺乏等問題,導致出現體重異常,容易引發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癌癥也和體重異常有一定關聯。
“加強生活方式的干預,每一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是非常關鍵的。”雷海潮表示,今后,國家衛生健康委將繼續推進慢性病的防控工作,特別是體重管理的工作。
慢性病防控尤其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為體重管理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單位環境和社會環境。雷海潮表示,一些家庭已配置了體重秤,隨時監控自己的體重變化情況。有的賓館和酒店也已在房間里標配了體重秤,為經常出差旅行的人群監測體重提供了條件,希望更多賓館酒店參與到這樣的行動中來,為體重管理、慢性病防控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
國家衛生健康委從去年啟動了時令節氣與健康的新聞發布傳播行動,大約每兩周一次,今年將繼續堅持,并動員醫療衛生機構積極開展健康知識的宣傳和傳播,進一步提升居民的健康素養。
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引導醫療衛生機構設立體重門診,為受體重問題困擾的居民提供良好的專業咨詢環境和平臺,幫助居民在自身努力和專業機構人員的幫助下,更好地管好體重,健康生活。
編輯:吳晨笛
編審:魏婧 張艷玲 蔡曉娟
【責任編輯:吳晨笛】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京ICP證040089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