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9日訊(記者 劉佳)3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與全國政協委員一道共商教育大計。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王定華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表示倍感振奮與鼓舞。會后,他接受了中國網記者的獨家專訪,就落實立德樹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結合自身特色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良好局面”;積極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等議題展開論述。
中國網: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民盟、民進、教育界別委員時的講話內容,讓您印象深刻的是哪部分?
王定華:我現場聆聽很受鼓舞。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了教育的根本任務和“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這個教育的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立德樹人,對教育的根本任務念茲在茲。立德樹人強調的是“德”,又不限于德,實際上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就是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在“德”方面,我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墻入屏、入腦入心,要把中華傳統美德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在“智”方面,我們要真正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做好通識教育,讓學生自己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在“體”方面,要求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并且人人具備一到兩項的體育愛好或專長。在“美”方面,我們要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意識和能力,人人都要掌握一門樂器。在“勞”方面,要讓學生出點力、流點汗。
中國網:對于文科見長的高校,北京外國語大學應如何結合自身特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的殷切囑托?
王定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這是黨中央提出的戰略任務。高等學校要做好教育工作,以培養人才、調動人才、引育人才,讓更多人才發揮作用。高校也要重視科研工作,科研要根據每個學校的特點和優勢來進行。北京外國語大學以文科為主,我們要把文科的事情做好,繁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體系。外國語言文學,我們長期以來都是按西方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來進行研究的,現在有必要守正創新,結合中國特點加以改造,形成中國特色的外國語言文學的知識體系。教育學也如此,我們要把凱洛夫、贊可夫、布魯納的教育學和中國的教育學結合起來。特別是要根據現在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新形勢和青少年數字化時代原住民的新格局、學科邏輯結構、學生心理結構加以編排,明確新的研究重點。
中國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師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您認為,新時代的教育家精神應該具備哪些要素?
王定華:教育家并不神秘,教育家也不遙遠,教育家正朝我們走來,教育家就在大家中間。學為人師,行為示范;扎根基層,默默奉獻;陽光美麗,愛崗敬業;成績凸顯。教過一茬又一茬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廣受學生愛戴,廣受家長推崇,廣受同行認可,這樣的人有理論、有實踐、有影響,就是新時代的教育家。教育家應具備全面的素質,最主要的素質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育人智慧、有躬耕態度、有仁愛之心、有弘道追求。我國1891.78萬大中小幼職特的教師要不斷努力,在通往教育家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中國網:作為一所以外語見長的高校,北京外國語大學應該如何承擔講好中國故事、文明交流互鑒的使命?
王定華:北京外國語大學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外國語院校,80多年來培養了500多位共和國大使和3000多位參贊,以及外語、外貿、外事管理、教育方面的人才。中國提出并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北京外國語大學能做的是,為國家培養外向型國際化人才,突出外特精通,注重外語底色。我們也特別注重有關有組織的科研工作,開展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文化教育大系的研究。除此之外,我們要對一些重點的國際熱點問題進行協同攻關,提出意見建議,還要對一些熱點地區開展研究,推出學術成果。此外,我們還要直接與對象國的領導人、各界民眾、國際組織進行交往,把中國介紹給世界,把世界介紹給中國,增進各國人民感情,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拍攝:劉佳
后期:劉佃水
編審:仝選 張艷玲 王月博 蔡曉娟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京ICP證040089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