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以后,人工智能成為熱門話題。隨著人工智能加速滲透千行百業,怎樣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發展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不少代表委員也圍繞人工智能的發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表示,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頒發給了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家,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在今年春節的時候,DeepSeek的出現也引起了國內廣泛關注和人們的創新熱情。
“AI技術面臨著廣闊的前景,也涉及到各方面的問題,包括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每個人的實際生活,對就業、思維方式、教育體制等方面的沖擊。因此,應當盡早進行規劃,首先要確立一個原則,就是要促進發展。”為此,李景虹建議,加快制訂《人工智能促進法》,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推動人工智能向造福于民的方向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
加快制定人工智能促進法
營造更好創新發展環境
李景虹介紹,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研究發展,早在2017年就出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面對大語言模型的快速發展,網信部門出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超過200個。同時,國家也出臺了《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以保障數據安全和跨境流通。然而,社會各界對人工智能的認知還存在明顯分歧,如無人駕駛出租車事件引發的輿論、對傳統就業的沖擊、非法濫用和技術失控風險的擔憂等,制約了技術探索和產業發展。
李景虹說,從全球范圍看,美國在人工智能基礎創新和關鍵技術方面掌握著領先優勢,并通過放松監管、加強出口管制等方式遏制后來者。歐盟率先推出和實施《人工智能法》,并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市場準入規則,掌握著治理規則的主導權。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也在積極探索促進AI發展的立法實踐。
為此,李景虹建議,將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基礎性立法提升至戰略高度,加快制訂并出臺《人工智能促進法》。通過基礎性立法,凝聚更廣泛的共識,形成更強的社會合力,推進人工智能持續發展,造福于民。
立法應面向長遠
破解優質數據供給和保障不足等問題
李景虹表示,AI技術在很多領域都將迅速普及,會極大推動行業進步,例如醫學領域中的影像學、醫療治理、藥物研發等。除此之外,AI還將在制造業、氣象、交通運輸等多個行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不同領域均要積極地提前部署。
在教育方面,李景虹認為,人才培養與專業布局要做出相應調整。他舉例,“比如可以適度提前預判受到AI沖擊比較大的專業,逐年減少此類專業的招收,教育內容與方式上也要進行改革,通過引入AI技術有效開展教育。”
從社會普及的角度,李景虹表示,讓更多的人正確理解和接受AI,并使AI更好地服務社會。科普工作至關重要,要根據不同人群、行業、教育背景,制定不同程度的AI普及方案。
談到國際交流與合作,李景虹表示,AI技術的發展也是國際廣泛關注的焦點。AI技術不應是閉門造車,它很難在一個獨立系統內封閉發展,應當構建開放的系統。所以,通過《人工智能促進法》進行系統性布局,加強國際合作,這對AI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因此,李景虹建議,《人工智能促進法》應立足于發展,結合最小化的包容性審慎監管規則,為社會各界提供最大程度的確定性和明確的預期。《人工智能促進法》應聚焦六個方面:促進有效應用、普惠服務、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包括尖端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就業保障(包括擴大職業教育和全民通識教育)、國際合作。
李景虹建議,《人工智能促進法》應面向長遠發展和當前突出問題,著力破解制約人工智能發展的認知不足、法律法規和政策協調滯后、優質數據供給和保障不足、版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及必要的豁免規則等基礎性問題。進一步明確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加強普及教育和宣傳,推動全社會深化理解人工智能,為技術進步和邁向數智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京ICP證040089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