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11日訊(記者 趙曉雯)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第三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表示,當前,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銀行業保險業運行平穩,尤其主要金融機構經營穩健。可以說,我國金融安全基本盤非常穩固,金融業主要“體檢指標”都處于“健康區間”。
據介紹,截至去年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6%、撥備覆蓋率205%、資本充足率15%,保險償付能力充足率197%。李云澤指出,雖然一些地方存在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但無論總體數量還是個體規模,在整個金融業中占比都很低,我們正在積極會同相關地方黨委政府精準施策,有力有序地推動風險化解。
“此外,應對金融風險我們有充足的資源和條件。我國有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優勢,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尤其是,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這是我們防范化解風險的最大底氣、最強支撐和最有力保障。”李云澤表示,我國銀行業保險業資本和撥備總額超過50萬億元,還有金融穩定保障基金、行業保障基金,可以說,我國抵御風險的“家底”非常殷實。而且,防范處置風險的工具和手段更加豐富,尤其去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后,相關工作機制也進一步健全,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維護國家的金融安全。
李云澤還指出,發展尤其是高質量發展是防范化解風險的根本之策。金融本身就是經營風險的行業,關鍵是對風險有效管控,防止經濟金融大起大落。20多年前,我國幾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也一度面臨重大困難和挑戰,后來經過重組、改制、上市,不但有效化解了風險,而且現在綜合實力都位居全球前列。要樹立正確的風險觀,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風險,用辯證的思維審視風險,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實現金融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對于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李云澤強調,重點在提升“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協同性”上狠下功夫。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進一步健全涵蓋源頭治理、早期糾正、恢復處置的全流程防控機制,做到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加快監管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打造“千里眼”“順風耳”,進一步提高監管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積極化解存量,堅決遏制增量,打好攻堅戰和持久戰,持續推動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把握好風險處置的時度效,避免出現處置風險的風險,確保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另外,著力推動金融監管基礎法制建設,加快彌補制度短板弱項,全面提升監管執法效能。尤其緊盯“關鍵事”“關鍵人”“關鍵行為”,嚴肅查處影響金融穩定、破壞市場秩序、造成重大風險的違法違規問題。依法將所有的金融活動納入監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牽頭建立監管責任歸屬認領和兜底監管機制,推動落實“管行業必須管風險”“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相關工作要求。同時進一步加大與地方黨委政府的協調聯動,真正做到同責共擔、同題共答、同向發力。
編審:魏婧 張艷玲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京ICP證040089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