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11日訊 (記者 王冉)進入“十四五”,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身為先行示范區的深圳“四十不惑”,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在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建議,大力支持企業深入基礎科學研究,通過科技的跨越式發展實現深圳的高質量發展。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確立了深圳的“核心引擎”地位。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深圳被賦予新的光榮使命。今年2月,科技部發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科技創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35年,深圳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國家對深圳委以重任,深圳也將不辱使命!”劉若鵬說。
經過長期調研,劉若鵬發現,深圳的科技創新極具特色。“不同于北京和上海有廣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深圳的創新力量主要來自于企業。”劉若鵬強調,“在深圳,科技創新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必須由企業來主導。”
針對這一特點,劉若鵬建議,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體。據他介紹,深圳擁有五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由華為、中興、光啟、華大基因和中廣核五家企業建設。雖然相對于北京、上海、安徽來說數量較少,但這五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極具“深圳特色”,即都以各自產業為依托,針對重大的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展開基礎科學研究。這些基礎研究會影響國家在通信、互聯網、國防、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技術發展趨勢。劉若鵬認為,深圳應該先行先試,組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體,挑戰世界科技前沿課題。
劉若鵬指出,就科技創新來說,高質量發展解決的不是“有無”問題,而是“好壞”問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通過科技研發,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接下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實現產品性能的跨代提升。這僅靠生產工藝層面上的精細化改造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沉下心來,回歸到數學、物理、化學這些基礎學科的底層研究。“只有基礎科學研究有了突破,才能實現技術層面上的跨越式發展,推進產業升級。這不僅能夠保證我國科技產業供應鏈的安全,而且能夠促使我國掌握制定行業國際標準的主動權。”劉若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