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速遞)民心、聯網、支教:邊疆委員話“三通”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民心、聯網、支教:邊疆委員話“三通”
作者 陳香玉 柴敬博 溫孟馨
在10日下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最后一場“委員通道”上,來自內蒙古、西藏和新疆的全國政協委員從民心、聯網、支教三方面話“三通”。
民心相通:民族團結就像陽光、空氣和水
“對于我們這樣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來說,民族團結就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就像陽光、空氣和水,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阿拉坦倉說。
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圖為全國政協委員阿拉坦倉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采訪。 中新社發 王達 攝
從小生活在多民族融合的內蒙古高原,這位從牧場里走出來的大學校長講述了上世紀“三千孤兒入內蒙”,以及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中當年的孩子們捐款捐物回報內蒙古的故事,“在他們心里,內蒙古永遠是他們的家,內蒙古的額吉永遠是他們最親的母親”。阿拉坦倉還介紹,在內蒙古,不同民族的年輕人琴瑟和鳴、喜結連理的故事比比皆是。
阿拉坦倉表示,內蒙古過去只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如今,不僅有遼闊的草原,更有繁華的城市,快速發展的經濟和飛馳的高鐵。在發展過程中,民族團結的理念深深地種在了每個內蒙古人的心里。
電網聯通:西藏阿里統一電網打通“最后一公里”
西藏阿里地區曾經是一個典型的邊疆民族地區和貧困落后地區,電力供需矛盾突出是長期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包括洛桑山丹在內的多位西藏代表委員提出,希望將藏中電網主干線延伸到阿里。
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圖為全國政協委員洛桑山丹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采訪。 中新社發 王達 攝
全國政協委員、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政協副主席洛桑山丹介紹,去年12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輸變電工程——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全面投入運行,這標志著西藏統一電網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全面改善了當地數十萬農牧民的供電問題。“阿里,乃至西藏真正實現了電路通、致富通、民心通。”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說起70年的變化,洛桑山丹給出了一組數據:1959年,西藏的生產總值僅為1.74億元(人民幣,下同),人均收入只有142元。而就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西藏生產總值達到1902.74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598元。
教育融通:支教干部提高新疆基礎教育水平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全國政協委員、新疆師范大學副校長古麗帕麗·阿不都拉說,自2016年開始,新疆選派了大批干部到南疆的農村開展支教工作,5年過去了,支教工作對提高新疆基礎教育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新疆基礎教育工作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圖為全國政協委員古麗帕麗·阿不都拉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采訪。 中新社發 王達 攝
她還表示,同支教干部們聊天時,他們掛在嘴邊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愛,可以改變一切”。這一切的改變,是全體支教老師的幸福感來源和教育的意義所在。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愿意和大家一道把愛傳遞下去。”她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