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到湖南祁東看看,那里的婚喪嫁娶、紅白喜事都離不開祁東漁鼓,甚至有些會議開會之前都要先唱上一段,它已經成為當地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再到廣東看看,“萬家燈火萬家弦”,這是郭沫若先生為廣東粵曲寫的一首詩,說的就是有燈的地方就有人在唱粵曲,一點都不夸張,那個受歡迎的盛況我們城里的人并不知道。
可以說,我們中國的曲藝跟老百姓是血肉的關系。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而把我們自己最有血肉感的那些東西喪失了。
5、今年央視春晚您的相聲《新虎口脫險》受到觀眾好評,諷刺了一些不良社會現象,您怎么看待相聲諷刺功能弱化這種說法?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一個民族的自信,一個社會的自信,就體現在它能不能夠自省,能不能夠通過諷刺來查找自己身上的毛病和社會的弊病,我覺得這是一個民族自信的表現。
有人說,姜昆你說大家伙圍著用手機照相,好像我們都見死不救了似的,怕有社會影響,可是相聲表演完后很多人對我說的這些問題有同感。這是產生了不好的社會影響么?并沒有。我覺得諷刺的功能是我們相聲一個最基本的功能,堅決不可丟。
我們老一代藝術家們的很多優秀相聲作品都把諷刺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果把相聲看成一個純粹的搞笑工具,那相聲的生命力就喪失了。社會需要不斷地前進,曲藝也要不斷地進行探索。三十年前我掉進老虎洞里了,那時候只是反映一種社會的浮躁,還沒有直接地針砭時弊,三十年后我們已經針砭時弊了。那么再往前發展,我還真在想有一天我掉進一個虛擬空間的老虎洞,面對大數據對我們的威脅的時候,面對商家把你個人的數據掌握得一清二楚的時候,人們在各種信息面前處于無助狀態的時候,是不是我們相聲還能有一番作為?(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文藝九局工作室郭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