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張春華:構建全球服務網絡 護航“中國智造”走向世界
中國網3月8日訊(記者李明艷)
“人生夢,中國夢,東南西北到廣東;
跨重洋,越千山,科技創新天地寬;
增效益,促轉型,國企民企共前行;
數字化,國際化,中國文化通天下。”
3月6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經濟組第二次小組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工商聯主席、深圳市朗華供應鏈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朗華集團”)董事長張春華以一段激情澎湃的自創韻文結束討論發言,贏得了滿堂喝彩。這段詩文,既濃縮了張春華對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深切共鳴,也道出了中國制造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路徑。
用服務創新助力制造業升級
作為國內最早專注于生產性服務領域、扎根供應鏈行業20年的創業者,張春華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最突出的亮點是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他特別關注到,我國創新指數排名已躍升至全球第11位,成為近十年來全球創新能力提升最快的經濟體,“朗華集團也將持續發揮生產性服務優勢,加速提升服務能級,幫助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企業實現更多突破性創新成果。”
經過20年發展,張春華創立的朗華集團已構建起覆蓋工業外貿、倉儲、金融、產業、物流、檢測、設計等12個領域的服務體系,累計服務超過3萬家制造企業,管理資產規模與日俱增。通過建設跨境工業數字風控平臺和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朗華集團助力華為、大疆、小米等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約15%,為推動制造業升級作出了切實貢獻。
張春華表示,下一步朗華集團將繼續促進外貿創新提質、深化多邊合作,為企業搭建“一站式”出海服務平臺,用積極的行動切實響應“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要求。
積極穩外貿 幫助產業鏈降本增效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明確提出“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其中,“貿易”“外貿”相關表述出現22次,張春華對此深有感觸。他表示,要通過建設全球生產性服務平臺整合資源、優化服務生態,幫助產業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強“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
實際上,朗華集團一直以來都奮戰在“積極穩外貿”的最前線。2017年,朗華集團開通了深圳首趟中歐班列,截至當前已累計運營超600趟班列,成功將粵港澳大灣區電子元器件運輸時效從45天壓縮至12天,大大增強了大灣區國際物流的中心地位,為“中國制造”的出口提供了更為便捷高效的通道。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全球供應鏈布局
作為深圳市工商聯主席,張春華在會議中反復強調深圳在產業創新、創業生態、人才集聚、外貿進出口等領域的優勢,尤其指出以深圳為代表的粵港澳大灣區正通過“硬科技+強服務”的供應鏈體系,重塑全球產業鏈格局。
依托大灣區5.4萬億元的工業規模,朗華集團的全球服務網絡持續擴展。進入“十四五”收官階段,張春華推動的“朗華全球智造與工業供應鏈創新中心”項目成為關鍵落子——借助5G和區塊鏈技術,大灣區科創設備可實現3天內送達全球,該項目已成功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
張春華在會場上擲地有聲的發言,讓“中國制造”的未來圖景愈發清晰。如今,朗華集團全面布局,搭建覆蓋全球136個國家的服務網絡,如同一條條紐帶,將大灣區的高科技產品與全球市場緊密相連,為“中國智造”邁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鋪就道路。